close

在台灣的時後,以為自己很懂得人生。擁有熱愛的廣告工作,加班超時一點都不覺得累,用盡力氣證明夠努力夠拼命夠值得。唯一能和朋友聚會的時間都是深夜,雙聖、敦南誠品、饒河夜市、NY Begal、紅磡、京星,嘩啦啦熱血滿腹之才跳上小黃回家,週末看展覽郊遊踏青,一邊忙著接應客戶和老闆的突襲電話,一晃眼就這樣過了五年。雖然很滿足,卻隱約感覺缺少了什麼。

直到來美國。念書、畢業、工作,又一個五年。現在回頭再看,心境已大不相同。

我還是充滿熱忱,對新事物興致勃勃,可是我學會了很重要的兩件事:生活 和 放下。

所謂生活,不是夜夜笙歌的狂歡派對,而是日常瑣事中的學習和成長。

比如剛搬家的時候想用塑膠水管來噴射清理廚房的紗窗,明明台灣巷口五金行、傳統市場到處都有,這麼便宜又方便打小孩的東西,我在紐約花了兩個小時遍尋不著,跟連鎖量販的阿米哥店員講了半天,原來美國人普遍只有冷氣用的硬式小水管,和大型澆花用專業水管,沒有我們這種軟Q多功能的黃色后塑共!好吧就算有,可能隱身在中國城的某個角落,天知道去哪裡找!害我大熱天的,搭地鐵走了好久,還鎩羽而歸。用台灣思維融入美國生活,著實辛苦。但如果不是從小在這裡長大的ABC,還真不容易馬上扭轉習慣,往往碰上了就等於上了一課。

另外一個例子是買新車。

在網路上爬文半個月之後,眼睛都快瞎了,以為準備萬全,衝到dealer才發現實戰的困難度有夠磨人。第一要找對業代, 第二要試車, 第三要砍價, 最後還要談貸款!每個關卡都很難KO,因為人生地不熟,因為非母語溝通、因為還要喬時間約朋友一起去壯膽...總之從紐澤西到紐約四處奔波,最後才終於選訂要的車。一開始的過程真的挺委屈,那些經驗老道的美國業務根本沒有把我當一回事!同事說也許因為美國車市本來就對女性歧視的關係,又或者我們看起來太菜,反正每次一坐下來,空氣就凍結五秒先。也沒倒水、也沒寒暄。交手的業務,有的瘋狂打簡訊、有的在算別人的訂單、有的剛吸完大麻high到無法正常回答問題、有的大聲叫嚷 “噢噢噢! 沒有人用現金買車的!” (os: 馬的老娘有錢!我他媽的現在就要用現金買車!) 就連我銅牆鐵壁般的臉皮都能備感冷落和尷尬。整個經驗徹底顛覆我對於車代服務的認知和期待。這可是我第一次買這麼貴的東西,這可是我的第一台車呢!沒有得到一點禮遇不說,有間dealer甚至忘了給車加油,一出馬路就熄火,等著處理狀況的空檔我們被晾在一旁跟孤兒一樣無人搭理...只能說最後遇到的業代是個有緣人,雖然沒有很熱情,但是明快不拐彎抹角。我拿著精心試算出來的最低底價埋頭就殺,兩邊來回一陣當然經理也來了,我也作勢談不攏要走了,該演的戲終於都按我的劇本上了,才告一段落。喔沒完呢,還有車險。透過朋友介紹也好、電話專線也好,偏偏新手上路保費怎麼都壓不下來,只好花了四天上班的時間網路客製保單,千呼萬喚終於省下幾百塊學費。

這是生活。離開爸媽的羽翼和親朋好友的照顧,獨立的生活。這還不夠。我體驗的美國生活,還得投入。

以前的美國室友柏克萊畢業,白天在郵局做無聊的派遣工作,週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拍短片,自編自導自演兼剪接;隔壁拉丁裔的鄰居是個音樂創作者,晚上到各個酒吧表演自己的新曲,喜歡美食的他還做了一手好菜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isisprinc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